环境与规划 学院 环境科学 专业
《环境监测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中文 |
环境监测实验 |
课程编号 |
02600128 |
英文 |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xperiment |
课程性质 |
必修 |
课程学时 |
总学时 |
36 |
课程学分 |
总学分 |
1 |
实验项目数 |
项目总数 |
13 |
理论学时 |
0 |
理论学分 |
0 |
演示性、验证性 |
9 |
实验学时 |
36 |
实验学分 |
1 |
综合型、设计性 |
4 |
开课学期 |
4 |
开课单位 |
环境与规划学院 |
开课实验室 |
环境科学实验室 |
二、课程教学目标
《环境监测实验》是为《环境监测》开设的实验性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环境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手段和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课堂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环境监测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环境监测的过程,如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有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在样品的分析测试上可以接触到大型精密仪器,初步了解环境监测最新的分析测试手段,并具备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主要任务
《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从环境监测基础实验、环境监测综合实验到环境监测综合性探索实验,循序渐进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训练。主要包括三大教学任务:
1.环境监测理论的实践:研究区域的实地调研,实验方案的设计,采样方案的设计等样品采集前的前期准备。
2.环境监测基础实验:水质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色度、浊度、氨氮含量、化学需氧量、重金属含量),大气环境质量(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分析及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3.环境监测综合探索型实验:自行设计研究方案,自行选择研究区域,学习撰写调研报告。例如区域调研报告和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等。
四、本课程实验项目设置
实验项目编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 项目 类型 |
实验 学时 |
每组 人数 |
备注 |
|
|
0260012801 |
环境学实验课程绪论及基本操作练习 |
演示性实验 |
2 |
30 |
|
|
0260012802 |
环境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方法,制定开封市地表水研究方案 |
设计性实验 |
2 |
6 |
|
|
0260012803 |
研究区域的实地调研及水样的采集 |
综合性实验 |
4 |
6 |
|
|
0260012804 |
水体中的色度测定 |
验证性实验 |
2 |
1 |
|
|
0260012805 |
水中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
验证性实验 |
4 |
3 |
|
|
0260012806 |
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
验证性实验 |
2 |
3 |
|
|
0260012807 |
水中铬的测定 |
验证性实验 |
2 |
3 |
|
|
0260012808 |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
验证性实验 |
2 |
2 |
|
|
0260012809 |
环境空气中PM2.5、PM5.0、PM10.0的测定(重量法) |
综合性实验 |
2 |
6 |
|
|
0260012810 |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学习大型精密仪器(UPLC-MS、ICP-MS、GC-MS、Mastersizer-3000)的基本操作 |
演示性实验 |
2 |
6 |
|
|
0260012811 |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
验证性实验 |
4 |
6 |
|
|
0260012812 |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
验证性实验 |
4 |
6 |
|
|
0260012813 |
水体中常见阴离子含量的测定(选做1) |
设计性实验 |
4 |
10 |
|
|
0260012814 |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源解析(选做2) |
设计性实验 |
4 |
10 |
|
|
0260012815 |
校园土壤中PAHs和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选做3) |
设计性实验 |
4 |
10 |
|
|
五、教材(实验指导书)选用
教材 (实验指导书) |
名称 |
主编 |
出版社 |
出版 时间 |
教材层次 |
主讲教材 |
环境监测实验 |
自编 |
无 |
无 |
其他 |
参考教材 |
环境监测实验 |
奚旦立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1-03 |
其他 |
参考教材 |
环境监测实验技术 |
施文健、周化岚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9-01 |
21世纪实用规划教材 |
参考教材 |
环境监测实验 |
陈穗玲、李锦文、曹小安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2010-08 |
其他 |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环境监测实验》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评定:按实验课程出勤率(10%),实验过程中的表现(30%),预习实验报告(30%),实验报告撰写(30%)综合评定本课程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