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019年12月)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环境与规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乔家君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闫卫阳/13623781327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电子邮箱:85121661@qq.com
所在学校名称:河南大学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元媛/0371-22815652
2020年2月8日填报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2019 年,环境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及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夯实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地理学一流学科建设,努力打造一流地理学本科教育,为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本中心依托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建设和管理,重点服务于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后培养。本科专业包括地理科学类(即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环境科学本科专业,2019 年在校学生 882 人;研究生学位点包括地理学一级学科,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的部分二级学科,共 13 个硕士学位点和 7 个博士学位点,现有硕士研究生 239 人、博士研究生47 人。
中心承担地理科学类和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课程、专业综合实习,以及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和毕业论文等。特别是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自然环境要素实习、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技能训练、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上机实习、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规划实习、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分析提供了完善的平台。目前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663 个,2019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428 个,年度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 5 门,实验教材 2 种。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
中心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支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大幅度提升。2019 年,获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22 项,其中国家级 5 项、省级 4 项,校级 13 项;获得第五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全国总决赛人文地理组一等奖和自然地理组三等奖,北方赛区自然地理组一等奖、人文地理组一等奖、人文地理组最具创新性主题奖和最具学术性主题奖,第六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优秀奖 2 项,第一届中国地球科学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挑战赛三等奖1 项,第八届全国大学生 GIS 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 1 项,第八届MathorCup 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二等奖,第二届河南省地理学会大学生教学大赛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3 项。在校研究生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 1 项,申请专利 6 项,发表重要期刊论文 22 篇,获国际地理联合会和中国地理学会颁奖优秀论文奖 1 项。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环境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现有教职工156人,专职教师134人(其中高级职称 68 人),兼职教师 22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 人,双聘院士 2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 3 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2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 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 6 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 3 人,省校特聘教授 16 人,海外讲座讲授 18 人,博士生导师 29 人,具有博士学位者 136 人;国家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 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1 个;省优秀专家 7 人,省青年科技专家 1 人。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
中心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具体建设情况如下:
1、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
引进校特聘教授 1 人、攀登计划特聘教授 3 人、优秀青年博士 4 人、师资(含外籍)博士后入站 9 人、增聘续聘讲座教授 12 人。持续推进王家耀院士团队、冯兆东教授团队建设,配备科研助理 2 人。获批河南省优秀专家 2 人,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 1 人,入选河南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1 人,入选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对象 2 人。傅声雷教授荣获“出彩河南人”2019 最美教师和“河南省师德教育专家”称号。
2、拓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渠道。
项目化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完善运行体制机制,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省校院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继续支持青年教师出国交流学习,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派遣 3 位教师出国访学,6 位教师结束出国访学返校。加强高层次外籍专家引进和管理,构建“交流-引进-培育”系统化的国际合作。
3、教师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加强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优化,形成高层次人才引领、青年教师培育的发展模式,继续发挥师资博士后的带动作用,全年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师资博士后 3 人,外籍博士后 6 人。 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2019 年,环境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承担河南省教师教育与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在研 1 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结项 2 项。中心组织精品课程、精品在线课程、双语课程、规划教材建设、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等一系列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批省级教改项目 1 项,校级教改项目 3 项。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2019 年,中心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42 项,合计经费 1780 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 项(含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6 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 133 篇,其中:SCI 论文 87篇,SSCI 论文 5 篇,EI 论文 4 篇。正式出版专著 6 部,申请国家专利项目 16 项,获批软件著作权 5 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环境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链接整合国家科学基础条件平台——黄河下游数据中心,不断完善和补充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数据内容。目前,中心信息化资源总量为 11,324,621Mb,年度更新量 2150Mb,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22 项,2018 年开发的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嵩山地区典型地质地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持续完善。中心不断完善室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新建新乡关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设计 5 条线路,有 40 余名同学参与教学实习。中心投资 60 万元为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和人文地理实验室配置云桌面系统,实验平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投资 189 万元分别对环境科学实验室和地理科学实验室进行环境改造和设备更新,教师和学生实验条件显著改善。另外,还建设完善了河南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立了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圳分院。
中心强化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信息化能力。中心分别有10 位骨干教师参加 2019 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与申报研讨会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行管理与可持续性发展研讨会,有 30 余名教师参加 2019 年度中国地理学大会,50 余名参加河南省地理学年会并宣读科研和教学论文,选派 4 名教师参加第八届全国GIS 应用技能大赛暨地理学学科及一流专业建设高峰论坛。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2019 年,中心网站继续面向全社会开放,访问量达到 2949 人次。中心接受社会各界的参观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教育活动。郑州市环境监察系统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七彩课堂兴趣课——天文观测课、4.22 地球日系列活动、地理文化节系列活动等科普教育和培训成功举办。
中心多次组织教师参加有关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国家、省、学校会议,使共享、安全理念贯穿中心建设。中心安全领导小组,实验室管理人员、各实验室安全联系人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定期开展 “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实验室安全检查。组织师生参加 2019 年11 月 7 日由河南大学和开封市消防救援支队承办的“2019 年开封市‘119’消防宣传月活动暨大型灭火救援实战演习”,加强对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和应对能力。中心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中心扎实推进对外交流合作。中国—哈萨克斯坦“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联合研究中心揭牌运行;举办第四届地图学理论与方法研讨会,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等。开展“地学论坛”系列活动,邀请海内外专家来院作学术报告 70 余场次。首次派出 5 名研究生出国短期访学,组织“放飞梦想”地理学暑期国际夏令营,遴选 20 名本科生赴爱尔兰地理野外实习。中心主任乔家君教授等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第三届湖北地理联合实习和第十一届国家理科地理学基地联合实习。
中心开展产学研相结合,内部聚力与开放合作相结合,野外实习与室内实习相结合,实地观测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2019 年河南省在线资源精品课程《Web GIS 原理与应用》《环境地质学》不断优化,新增《GNSS 原理与应用》校级在线资源精品课程,《土壤地理学》被列入河南省线下精品课程并向国家级推荐。这些课程引进最新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已经连续面向全社会开放,起到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2019
年 4 月 22 日,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等单位承办的第 50 个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动,在河南大学马可广场举行。
(二)2019 年 4 月 27 日,2015 级河南大学地学实验班何海珊荣获第二届“河南最美大学生”称号。
(三)2019 年 8 月 20 日,我院 2017 级 20 名地理学优秀本科生在翟秋敏副院长带领下前往爱尔兰,开展为期 11 天的地理野外实习。
(四)2019 年 10 月 23-26 日,河南大学举办第四届地图学理论与方法研讨会,来自全国近百家单位的 400 余名专家学者参加。
(五)张卫信教授参与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和加拿大圣玛丽大学 Erin K.Cameron 研究组合作研究,在 Science 上以封面文章发表 Global distribution of earthworm diversity 论文。
(六)2019 年 11 月 15—17 日, 河南大学在第五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人文地理组一等奖、自然地理组三等奖、最具学术性主题奖和优秀组织奖。
(七)2019 年 11 月 23 日至 11 月 25 日,河南大学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 GIS 应用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八)2019 年 12 月 16 日,《生物多样性》编辑部与河南大学联合举办全国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
(九)2019 年 12 月 27 日,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举办全国“土壤生态学研讨会”。
(十)2019 年 12 月 24 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 2019 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教高厅函〔2019〕46 号)。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分别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名单。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境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实验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师生教学实习满意度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地理学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着力解决。
(一)管理机制仍须健全。
环境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与学院一体,学院常务院长兼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学院与中心齐抓共管,有利于中心建设。但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责任和分工还不够明晰。
(二)实验空间不足,分布过于零散。
2018 年学校将综合教学楼 1 号楼 1 层 900 平方米划归实验教学中心。但从实际需要来看,动植物标本室和地质标本室面积过小,不便于展示观摩。实验室分布零散,也给管理带来不便。
(三)实验课程项目数量需要提升,实验类型比例还需优化。
有些课程实验课时少,项目少,有些课程验证性、演示性项目多,但是综合性、创新性项目偏少,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实践。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环境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自 2013 年建立以来,得到省教育厅和河南大学的大力支持。2014 年至今在河南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条件提升计划”经费、“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地理学优势学科”经费的支持下,实验中心在空间条件、仪器设备等方面大幅度改善和提升。2019 年上级主管部门投入财政经费 620 万元,学校投入150 万元完善中心建设。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2020年除了完成日常教学实习等常规工作以外,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体制机制。
从学校层面,加强与示范中心管理委员的沟通和会商,争取相关部门更多支持;从学院层面,认真贯彻国家管理办法当中明确的中心主任负责制要求,凡是涉及示范中心人员聘用,财物的购置、管理、使用,均应该由中心负责人审批。学院相关负责人应与中心负责人加强联系沟通。形成分工明确、主体责任清晰、运行顺畅的管理机制。
(二)做好2020年迎接五年建设期满验收。
对照验收内容和标准,全员行动,分工到人。总结自2013年7月份中心成立以来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做好五年多来中心成就展。在实验空间仍然有限且在短期内能尚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加强空间的优化和实验室文化建设,构建运行高效、环境优良、安全舒适的实验环境。
(三)做好实验教学资源的丰富和优化。
2020年全面修订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坚持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地理类专业实验课时不能低于专业课时量的25%,优化实习类型比例,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
(四)做好开放课题的设计和立项。
围绕国家一流课程、思政课程的建设要求,重点支持一批思政与地理要素认知结合项目,科教融合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虚拟地理仿真项目,一流实验课程培育项目,以及其他有利于提升实验教学水平的改革项目。